——泰安金控集团派驻茌庄村“第一书记”潘尧龙扶贫记
进入宁阳县葛石镇茌庄村,机器的咚咚作响声打破了隆冬田野的宁静,打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村内,手工编织作坊也开展地有声有色,30余户贫困家庭通过手工作坊每月增收千元。在广阔的茌庄村耕地上,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路子逐步搭起这座省级贫困村“华丽转身”的产业舞台……而说起这些改变,村民不禁为“第一书记”潘尧龙竖起大拇指。
茌庄村位于宁阳县葛石镇,是山东省省级贫困村,共有434户、1656人,村中有贫困户36户、65人。2017年5月,泰安市金融控股集团法务部主任潘尧龙作为“第一书记”下派到这个小山村,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
“接过‘指挥棒’的时候,感觉压力山大。”潘尧龙回忆起5月走进茌庄村的情景,仍感触颇多。土地资源丰富但缺水问题严峻,贫困户多且四分之一家庭有残疾人,村集体民心凝聚力不足……
作为“娘家人”,泰安金控集团把帮助茌庄村脱贫攻坚作为公司的重点任务进行专题研究、布置和安排,经常深入茌庄村调研指导,帮助潘尧龙吃透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做好“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
驻村以后,潘尧龙一改之前金融精英的形象,迅速转换角色身份,积极融入农村,和村委同志一起学习讨论政府最新扶贫文件,扑下身子为村民早日脱贫多方奔走。驻村半年,潘尧龙与茌庄村老百姓打成一片,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茌庄最帅气的扶贫书记”。
近日,对泰安日报社记者到茌庄村对潘尧龙进行了采访,他表示,“我是小人物,不重要,就希望能多宣传宣传我们村。”
潘尧龙这个“小人物”在茌庄村老百姓心中可是名副其实的“大人物”。村支书宁方明回忆,潘尧龙进村的第一天就向村委和村民表达了态度:“组织派我到咱们村担任‘第一书记’,是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不是来享福的,从今天起我就是在庄人。”一席话掷地有声,令大家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经过走访调研,潘尧龙发现,在茌庄村极端贫困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残疾人,这无疑增加了脱贫的难度。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能通过自身的劳动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潘尧龙与村委多番商议后决定,引进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的泰安本地企业纸编加工项目。“这个项目的优势之一在于零成本投入,加工订单由村集体与厂家签订,村集体提取一部分管理费用,以保障村民收益。另一个好处就是不受加工场所限制,村民在家里就能加工,比较方便。”潘尧龙说。目前,茌庄村已有30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培训从事绳编加工,由最初的手链加工新增至苹果工艺品加工等。不过据潘尧龙说,现在项目还只是起步阶段,希望未来能够形成规模化操作。他算过这么一笔账:以手链加工订单为例,如能达到100人左右的加工规模,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万件,共5000元的收入,那么人均就能达到50元。
办好了小加工,潘尧龙便将目光放在如何发展大产业上。茌庄村的耕地面积有2479亩,农田以山地为主,经过官方土地检测,土质优良,属于高有机质土壤,缺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一个大困难。潘尧龙与村委干部多次进行实地察看,组织专业人员对水源进行了勘察。好钢用在刀刃上,潘尧龙将从泰安金融控股集团带来的40万元资金从优分配用于打井。“不仅不用担心生活用水,而且旱地成了水浇地,我们以后种地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茌庄村村民对打井工程赞不绝口。
解决了水源问题后,潘尧龙便开始做“土地文章”,利用泰安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对接引进关联农业龙头企业,与村集体联合创建了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具体运营模式为——土地流转到种植合作社,由企业与合作社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开展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并为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和技术管理指导,帮扶合作社垫支土地流转金,在蔬莱收购时,扣除前期种子、肥料等农资款,余款支付给合作社。日前村委已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第一批流转土地800亩,企业第一年投入约190万元,农户流转土地所得共计64万元。第一批流转土地将用于种植毛豆和菜花等农作物,按800亩毛豆2300斤亩产量来计算,收获时利润能达到38万元。
党的十九大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是站在脱贫攻坚战第一线的人。“每当看到村民期望的眼神,我都感到肩头压着千斤重担。国家和政府选择了我们,是相信我们,这场攻坚战,我打定了也赢定了。”潘尧龙信心满满地说。
Copyright © 2020 泰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备案号:鲁ICP备16017841号-1